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宁夏故事
孤弃儿童和寄养妈妈
2019-07-23 07:24:34   
2019-07-23 07:24:34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核心提示

  58岁的张惠琴是永宁县杨和镇惠丰村村民,自2002年起,她加入宁夏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工作。

  17年来,张惠琴张开双臂,用母爱为6名孤弃儿童撑起一片天空。

<p>  张惠琴和女儿们。</p>

张惠琴和女儿们。

  孩子越鼓励越聪明

  7月5日,一缕晨光照到炕上,洒在睡得正香甜的女孩身上。

  “如兰、如倩,起床了,妈妈做了面条。”张惠琴轻声叫醒两名女儿。

  “拉拉手,拍拍手,我们都有一双手。穿衣服,扣纽扣,洗脸刷牙又梳头。”伴随着欢快的儿歌声,张惠琴给大女儿如兰穿衣服,抱如兰如厕、洗漱,教小女儿如倩刷牙,张惠琴忙碌却有条不紊。

  半小时后,如兰、如倩坐在餐桌前,开始吃饭。

  早饭是牛肉臊子面,如兰不喜欢吃肉,张惠琴给她煎了个鸡蛋。

  坐在特制的椅子上,如兰蜷缩着的右手摇摇晃晃地拿起勺子,吃得津津有味。

  今年5岁零9个月的如兰患有脑瘫,初到张惠琴家是两年前。

  “孩子脑瘫程度挺重,完全没有自理能力,你得费心了。”送如兰来的福利院工作人员再三叮嘱张惠琴,指导她如何护理、喂养,并留下尿不湿等物品。

  “轻得像棉花。”张惠琴将如兰抱在怀里,这个3岁的孩子居然没有自己1岁多的孙子重!

  回家后,张惠琴的老伴儿试着让如兰坐、站立、走路,均以失败告终。

  一天后,老伴儿拎来一把特制的椅子。

  椅子四周用铁圈围起来,下面则用一圈直径更大的铁圈围住。

  张惠琴尝试着把如兰放进竹篮似的椅子,如兰居然坐稳了!即使身体东倒西歪,也不会从椅子上翻下来。

  为了防止如兰被椅子磕碰,张惠琴还用毛线织了一个护圈。

  坐的问题解决了,如厕怎么办?

  摸着如兰娇嫩的小屁股,张惠琴决定帮她摘掉尿不湿。

  第一天,如兰弄脏了12条裤子。

  “没事,丫头不怕,尿了拉了喊妈妈。”“我家如兰啥都能学会,就是费事一点。”张惠琴坚信,孩子越鼓励越聪明。

  慢慢地,如兰像是听懂了一般,从尿湿了喊妈妈到尿之前喊。

  在张惠琴的耐心教导下,如兰学会吃饭了。究竟学了多少次?张惠琴笑着说:“吃一半,洒一半,不计其数。”

  今年5岁零5个月的如倩患有唐氏综合征,到张惠琴家时仅1岁零3个月。

  邻居们摸着如倩的细胳膊细腿儿,纷纷替张惠琴担心:“这个娃怕是不好养。”

  张惠琴相信能吃才能长。瞅着一颗牙都没有的如倩,她用米粉兑着奶粉、肉末喂养。

  听人说鸽子肉大补,她做成肉末、肉汤,换着法儿给如倩吃。

  不久后,如倩的身体有了明显变化:头发变得茂密,牙齿争相长出来,连胳膊也有劲儿了。

  如今,如兰能说出简单的词语以及10以内的数字,如倩不仅会吃饭、整理玩具,还能帮张惠琴做家务。

  “她们灵光的很,即使说不出来,心里很清楚。”提及女儿们的变化,张惠琴心满意足,颇有成就感。

  “社会妈妈”们张开臂膀

  康复教室里,张惠琴帮如兰做康复训练,如倩拉住如兰的一只腿,非要给姐姐按摩。

  “你不会,妈妈来。”张惠琴劝说道。

  “会,我学妈妈。”如倩说。

  见到妈妈和妹妹帮自己按摩,如兰笑了,眼睛眯成一条缝。

  为方便孩子外出,张惠琴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。

  每天吃完早餐,张惠琴会载女儿到离小区一墙之隔的永宁县家庭寄养服务中心。

  “如兰做全身康复,如倩上益智课。下午如兰做手功能康复,如倩上绘本课。”针对两名孩子不同的身体情况,工作人员设置了相应的课程。

  永宁县家庭寄养服务中心主任王津告诉记者,自2014年起,服务中心设置了康复训练室、医疗保健室、特殊教育室、音乐律动室、劳动技能室、美工室、儿童阅览室、多功能厅,同时开展“康教小课堂”,让寄养妈妈体验授课,帮助她们掌握康复教育的方法。

  借助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悉心的养护,如今,许多患有脑瘫、唐氏综合征、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学会了坐、站,甚至能借助工具行走。还有的孩子学会串珠、十字绣等一技之长。

  吃过晚饭,天色尚早。张惠琴抱着如兰到小区遛弯,懂事的如倩跟在张惠琴身后,寸步不离。

 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,如倩跟着阿姨奶奶们跳舞,学得有模有样。如兰则坐在张惠琴怀里开心地手舞足蹈。

  起初,张惠琴并不敢带孩子们到小区散步。

  惠丰村是宁夏最大的家庭寄养基地,先后有333名儿童在105户寄养家庭生活。

  尽管村民对孤弃儿童习以为常,但每当有新成员进来,大家还是要仔细询问孩子的病情。

  张惠琴并不介意。

  “都是为人母的,对自己娃儿也要负责。”张惠琴总会耐心介绍孩子的病情。

  渐渐地,大家熟悉了起来,对两个孩子也格外关心。

  一次,张惠琴带感冒的如兰去输液,留下如倩和老伴儿在家中。

  如倩趁着爸爸不注意,悄悄出门找张惠琴。

  看到独自一人外出的如倩,邻居纳阿姨给张惠琴打电话,并把如倩送回家中。

  有时女儿上完康复课太晚,张惠琴来不及做饭,就带着女儿去邻居家蹭饭。

  “尽管没有血缘关系,但大家与两个娃儿相亲相爱,是她们的‘社会妈妈’。”张惠琴笑着说。

  一度,张惠琴惧怕带女儿外出。

  一个坐在轮椅上,歪着脑袋,直流口水;一个跌跌撞撞,走一步缓三步。

  一次,张惠琴带女儿到电影院看电影,得知女儿的情况,一位女士硬要塞给她500元钱。“婉拒半天,最后她才同意到寄养服务中心看我们。”张惠琴回忆。

  张惠琴说,随着各界对孤弃儿童的认知和关注程度的提升,大家对孤弃儿童多了一些同情和关爱。

  “尽管曾被遗弃,但是‘社会妈妈’敞开臂膀,将孤弃儿童紧紧拥入怀中,呵护他们快乐成长。”自治区儿童福利院院长杜勇说,他们曾做过对比研究,与福利院相比,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。因为家庭创造的生活环境、亲密关系和温馨氛围,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。

  “感觉肉被剜掉了一块”

  广场舞结束,张惠琴准备抱如兰回家。

  劳累了一天,张惠琴的腰像脱节了似的,使不上劲儿,试了三次才起身。

  “岁月不饶人啊!”张惠琴说。

  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至今,张惠琴家已收养了6名孤弃儿童,时间跨度长达17年。

  17年里,她成为孤弃儿童心里的亲妈,她用母爱呵护着每一个孩子。

  再深厚的爱也经不住别离。

  根据《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》和《家庭寄养管理办法》,孤弃儿童年满18岁后,将离开寄养家庭转到社会福利院生活。其间,个别孩子也会被领养。

  2005年,张惠琴的第一个寄养孩子明明被一对丹麦夫妇领养。

  明明临走前一天,丹麦夫妇给他买了许多没见过的玩具,但聪明的明明好像预感到了什么,将玩具推到一旁,一个劲儿哀求张惠琴:“妈,是不是要把我送人?我乖,不送行不?”明明的话让张惠琴的心生疼生疼。

  明明走后,张惠琴精神恍惚,整个人瘦了一圈。

  看到明明在墙上歪歪扭扭写的字,她总下意识地喊明明,觉得孩子就在家;每次经过家门口楼梯,会想起明明小心翼翼地扶着楼梯往上走,自己则在后面提心吊胆地跟着;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把明明的玩具、用品一一摆开,逐个摸一遍,再悄悄收起来……

  “再也见不得这种离别了,感觉肉被剜掉了一块。”张惠琴说。

  此后,“自私”的张惠琴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——只寄养残疾程度比较重的孩子,以免被领养。

  张惠琴的担忧反映出许多寄养家庭的心声。

  王津告诉记者,目前,自治区儿童福利院正在探索新的寄养方式,即与寄养家庭建立良好家庭关系、有情感依恋的儿童,在18岁后可以由寄养家庭提出领养申请,或由自治区社会福利院委托寄养家庭继续寄养。

  “下一步,我们会探索更人性化、更有针对性的寄养模式,让孤弃儿童享受更多的家庭温暖。”王津说。

  17年,张惠琴事无巨细,悉心照料着每一个孩子。

  这样做图啥?张惠琴很坦诚地告诉记者,起初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。后来她发现,孩子的花销大,寄养费用总是所剩无几。寄养过程中,孩子让她感动过、劳神过,坚持下去的动力,源于浓郁的爱。

  “都是一家人了,图啥回报呢?”

  得知张惠琴会带孩子,有人曾给出3000元月薪邀请她当保姆,但被张惠琴婉拒了。

  “那些孤弃娃儿没爹娘,更需要我。”

  虽非亲骨肉,依然父母心。

  一名农村妇女尚且如此,不知遗弃儿童的人作何感想?(记者 姜璐 文/图)

<p>  张惠琴为如兰做康复训练。</p>

张惠琴为如兰做康复训练。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秦文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